首页>>资讯>>正文

外资巨头,“抱团”买入

中国证券网 2025-10-23 09:55:17

  最新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包括美林、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在内的多家全球顶级机构,在今年第三季度不约而同地增持或新进多只A股,涉及科技、医疗、化工材料等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抱团”买入的动作为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表明外资巨头正基于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长期信心,深度挖掘A股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外资巨头“抱团”买入多只个股

  Choice数据显示,根据已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报,共有22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了QFII。其中,多只个股在今年三季度被两家或两家以上QFII“抱团”买入。

  以中策橡胶为例,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新出现了四家知名QFII机构,分别是美林国际、高盛公司、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其中,美林国际持股635.56万股,位列第一大流通股股东。

  中策橡胶是全球排名前列的轮胎制造企业之一,中金公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认为,2025年—2026年公司国内外在建产能充足,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星网宇达同样获得多家QFII青睐,截至三季度末,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和巴克莱银行三家机构“抱团”新进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同时高盛公司还增持了1.39万股。

  截至三季度末,瑞银集团与巴克莱银行新进成为祥生医疗第八、第九大股东,持股量分别为30.7万股和30.6万股。

  此外,摩根大通和瑞银集团三季度新进跻身新瀚新材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二者分别持股92.2万股、74.56万股。

  深度挖掘A股结构性机会

  站在当下时点,多家外资机构认为,A股市场在经历阶段性调整后,当前估值水平已具备较高性价比,结构性投资机会正逐步显现。

  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接下来可重点关注A股市场两大方向:一是兼具红利与价值属性的优质企业,这类标的不仅提供股息保护,较低的估值也有望中和市场波动风险;二是具备持续成长性的科技与新消费题材,相关标的将直接受益于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红利。

  贝莱德基金权益、量化及多资产首席投资官王晓京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尽管科技板块前期涨幅可观,但相较于海外龙头股,部分标的在回调后仍具备上涨空间。目前因市场情绪波动,量化信号对科技类公司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其长期向好的投资逻辑仍然存在。

  景顺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短期而言,如果外部扰动因素的影响在短期没有得到缓解,那么国产芯片产业链或能迎来投资机会。同时,内需相关板块也会有投资机会。今年以来,反内卷政策效果显现,新能源等相关行业可能会有继续表现的机会。

  “中国科技与创新药等行业的结构性成长趋势仍在延续。其中,算力芯片、存储、液冷、云服务、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国产软件、AI端侧应用以及储能等多个细分方向值得重点关注。近期因市场情绪波动而引发的股价回调,恰恰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评估与布局这些领域的良机。”惠理集团投资组合总监盛今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